关闭→
当前位置:醉香屋>热点>品牌动态>一碗用棍子打出来的面 - 朱元璋最爱

一碗用棍子打出来的面 - 朱元璋最爱

醉香屋 人气:1.2W

当次坞打面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流行的时候,似乎才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,在这几年的不断成长里,它依次打败了的兰州拉面、山西刀削面、上海阳春面等著名面食,成为了面食市场上不容置疑的头牌。如今更是带动了大批粉丝在绍兴、萧山、杭州城等地掀起了一股次坞打面的浪潮,无数美食爱好者闻风而至,无一不是为了品尝这独特地道的美食。

朱元璋最爱 一碗用棍子打出来的面


其实,这很正常,因为这是一种饮食文化的回归。当我们的味蕾被各种调味料、添加剂刺激得越来越重口味、越来越麻木的时候,来一碗清新的独具乡土气息的次坞手工打面,那是追寻一种万般享受。

追寻,来自童年的记忆。

在诸暨,爱吃次坞打面的人群,一般都是70年代、60年代生的人居多。出生在物质匮乏年代的他们,记忆里一定有手工面的一席之地。那是春夏之交,新麦晒干,磨成粉后,家中的大人一定会在某顿晚餐时分,擀一份面皮,做手工面。浇头大抵不见荤腥,而是新鲜的马铃薯、自制的九头芥咸菜。

然后接下来的季节会运用时鲜的菜蔬来烧面:南瓜、五月豆、青菜……至高的享受就是冬笋雪菜或榨菜豆腐干。那味道,至今想来,依旧难忘。而且,那时吃面不是一碗一碗的煮,而是一大锅。面好了,一家人围在一起,各种的吞咽姿态,无穷的亲热滋味,也不是现在小家庭能感受的了。

当然,彼面不全是此面。次坞打面,既然名字里有“打”字作伴,自然非同寻常。

别的地方做面条全靠人和面和出来,次坞打面却是用一根棍子打出来。做打面工序不复杂,但是个力气活。

先是把面粉加水和一下,适当放上碱,就开始打,劲打劲打。在实践中,次坞人发现打不如压,就在和面的案板一头钉上一个铁环,把打面的棍子一头套入铁环,利用杠杆原理往下按压面团,这样要省力许多。面团经过打或压,变得有些发硬了就可以把它摊薄,然后用刀切出面条,经过这样做出来的面条,韧劲十足。

烧煮打面往往是两只锅同时开火,火是旺火。一只锅里,烧水;一只锅里,炒浇头。面条要放到开水锅里焯一下,去碱,焯的时间不能长,长了要糊;也不能太短,否则碱性没有去尽,面条会发硬。

一般是等面条在开水锅里浮起即可捞出,倒入炒浇头的锅里同煮,待浇头的汤水进入了面条,立即起锅。

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份独特的匠心,次坞打面赢得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称赞。坊间传言,“次坞打面”的名字是朱元璋圣旨敕封的。

次坞打面落户次坞,在南宋时期。南宋小皇朝迁都杭州后,有一个宫廷面点师因闯祸从宫中逃走,流落到次坞一带乡间后,打面——一种由北方面粉特制的面条,就在次坞民间流传开来。不过,受经济条件所限,当时这只能是有产阶级的享受。

600多年前的一个晌午,朱元璋改变了它的命运。朱元璋此行,是为阻击杭州的张士诚余部的。朱的军队驻扎在次坞,当时胜券在握的他和将军徐达等商议战事后,心情不错,于是提议出去走走。

途中,邂逅了一家面店,朱元璋顿来兴致,让店家做几碗面来尝尝。待面上席,胃口奇大的朱元璋连吃两碗,赞不绝口,称打面真是“百吃不厌”,等大捷之日,还要再来。

从此以后,次坞打面的名气也就渐渐地显露出来,不论是城里的达官贵人,还是平常的普通人家,纷纷涌向这家面店,皆为的是品尝那能让朱元璋都赞叹不已的面条。当朱元璋在南京城里上位做了面夫人的皇帝以后,还特地将这家面店的厨师招进宫里来,任命他为御用的厨师,为的就是能够每天都吃到次坞打面,可想而知朱元璋对次坞打面的喜爱到了何种地步,而那次坞打面也就从此成为了诸暨的地方名小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