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→
當前位置:醉香屋>美食>飲食常識>有些什麼飲食文化 - 大排檔是什麼

有些什麼飲食文化 - 大排檔是什麼

醉香屋 人氣:2.27W

大排檔是什麼,大家肯定在電視上經常看到演員們吃大排檔,而且還是好幾個人,感覺跟在飯店是一樣的,大排檔其實就是小吃攤,好多小吃攤排成的,年輕人喜歡去那種地方,夏天也要到了,下了班好幾個人一起去,要幾哦瓶啤酒,幾個菜,慢慢的醞釀。

大排檔是什麼,有些什麼飲食文化

大排檔是什麼

簡介:

大排檔,原稱“大牌檔”,將固定攤位的大號牌照裱裝懸掛,因而得名。該經營方式始於二戰後香港,當時百廢待興,開始有人在街邊設定路邊攤出售熟食,其中大牌檔的面積較一般小販大,有數張可摺疊的桌椅,攤檔是一個巨型包箱,晚上休息時用木板、鐵皮捆起,放在路邊,所以也可以放納更多設備,提供跟餐館相類似的食物。

50年代起,政府發出“固定攤位小販牌照”規管,相比別的路邊攤,大牌檔的牌照是一張大紙,需要裱裝起來,掛在當眼位置,因而稱爲“大牌(大牌照)檔”。在粵語中,“檔”類似“店”和“攤”的意思。早年香港華人集中在中上環、灣仔一帶,也是大牌檔的發祥地。

歷史:

大排檔在香港有着悠久歷史。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興旺;至1970年代,數目減少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,港府發出固定攤位小販牌照規管,相比別的路邊攤,大排檔的牌照是一張大紙,需要裝裱起來,掛在當眼位置,因而稱爲“大牌(大牌照)檔(檔口)”,後傳入內地多寫作“大排檔”。在粵語中,“檔(檔口)”和“攤(攤位)”都有不固定或流動的意思,即位置或門市建築物不是固定的商鋪。

大牌檔或大排檔一字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傳到中國大陸,最初多半是聚成堆的小吃攤,當中又以燒烤、串串、麻辣燙和簡單小菜爲主,其意義跟“路邊攤”差不多。但隨着人民消費力提升,不少大排檔也大幅翻新改造,變得更美輪美奐。大排檔從香港最初那份草根意識,發展到今天的小資產情懷,也見證了中國幾十年的經濟的變化。

大排檔是什麼,有些什麼飲食文化 第2張

文化:

大牌檔食物種類繁多,中西兼備,中式有小菜、炒粉面、魚蛋粉面、白油條等,西式的有多士、三文治、港式絲襪奶茶、咖啡、鴛鴦等,亦有紅豆沙、芝麻糊等中式甜品。

有別於現時香港茶餐廳等閒出售過百款食物,早期每家大牌檔多數只專賣一種食物,一連數家人經營在一起,客人坐在一店點了燒味飯,可以從另一間店要一杯奶茶,再在第三間店點一客甜品。

這種不講究中西分類的飲食習慣,成爲香港茶餐廳的雛型。大牌檔多數由鐵皮和木板砌成,顏色以綠色爲主,夥記很少穿制服,多數只穿上一件汗衣,搭上一條祝君安好的毛巾,室內沒有冷氣,部分上蓋只由綠色帆布搭建,亦欠缺排污系統,碗筷放在桌中央,衛生環境較差;店鋪幾乎都會提供一杯淡茶,但客人通常不喝,而是把筷子和勺子插在杯中清洗,隨着香港食店衛生改善,這做法雖不如過去流行,仍這種洗杯方法在香港仍十分普遍。

傳統大牌檔亦甚少以紙張落單,客人點菜後,結帳時按照碗碟顏色等算錢,夥記喊一聲“開黎,幾多錢”(類似“來吧,多少錢”),由老闆直接收錢。

大排檔的熱鬧,所謂民以食爲天,在大排檔中可一眼。

大排檔是什麼,有些什麼飲食文化 第3張

大排檔是什麼,現在知道了吧。以後夏天下了班沒事可以叫上三五個好朋友,去那裏吃飯,坐在小桌前風一吹,很愜意,很容易讓人喝醉,給人一種很放鬆的狀態,那裏價格也是很便宜的,所以大家可以去。大排檔人人都可以消費的起,沒有貴賤之分的。

TAG標籤:#大排檔 #飲食文化 #